杭州:转型之地
一路踩点儿下来,李天天来到杭州。当时从事制药业的丁香园会员王进表示愿意做天使投资人,而两位热心网友,学医的张进与学药的周树忠愿意撸起袖子与他一 起创业。李天天从北京协和医学院退学,带了几件换洗衣服就奔向杭州。他们最初只是住在张进家里,王进到市政府科技局方面争取了一些支持,后者为他们提供了 办公室。
其实李天天考虑过北京和上海:北京汇聚了行业中的权威医院、资深专家、媒体,而上海有很好的商业环境。他也曾经在深圳驻足, 因 为听说这里是全国注册NGO最开放的城市,当时丁香园正处在公益化与商业化的十字路口。后来他得知那其实是个误解,要做全国性NGO还是得回到北京搞定。
在杭州的第一年,丁香园虽然注册了公司,但是“干的还是原来的事”。2007年做了产品“丁香人才”,为医药行业相关企业提供招聘服务;2008年是 “丁香通”,一个生物试剂耗材的网上采购平台。“我们自己虽然也是医生背景出来,但是究竟哪些地方能够合理、合法、合情地赚到钱还没有想好,就先挑了两个 边缘的产品线来做。”
2010年8月冯大辉加入,丁香园的团队多是学医药专业,在“外行”冯大辉与他们的频繁交流中,互相毙掉了很多 彼 此认为“不靠谱”的想法。“他可以作为一个局外人、非医药专业的人士来与我们‘跨界互动’,这个对我们帮助很大。有时候我们会陷在其中,做论坛的特点是经 营氛围,但是大家的背景太像了,缺少一位‘鲶鱼’。”
此后,丁香园推出了查询药品的App“用药助手,李天天不懂推广,由冯大辉来负 责,这款产品辐射了他在微博上的一圈粉丝。最近的产品“丁香医生”里面健康小组中的“类风湿关节炎”部分被命名为“Fenng和他的朋友们”,李天天希望 冯大辉先趟好路。“拿这个当试验品,大辉也是试验田的田主,如果效果不错以后再去做糖尿病、高血压、肿瘤领域的。打算先让他一个人折腾着。”
杭州与上海的消费观
既来之则安之,作为一家互联网公司,按道理讲,在哪里落地都有可能生根。
丁香园没有选择去北京、上海、苏州(近两年才兴起)这些或权威医院扎堆或医药行业发达的城市,而是来到了杭州。其实丁香园与电商的瓜葛也不大,“丁香通”是一个交易平台,但销售的是试剂、抗体、医疗设备等。李天天坚信它的市场很大,但此时还有待整合。
此后丁香园的团队需要将商业化经营与论坛独立开,李天天又开始设立分公司。上海办公室和北京办事处相继成立,主要负责销售;长沙将配合杭州做内容,但更倾向于书籍与报刊出版,业内权威的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也在长沙;而杭州更相当于一个内容研发中心。
“各城市的办事处多了,这几个城市的同事很可能会去暗自比较薪水。他们比的是工资条上的绝对数,凭什么在上海和北京比杭州收入更高?”李天天说,“我一向重视员工的心态,但这又是软性、很微妙的东西。”
他认为,上海和杭州同处长三角,两个城市区别很大:杭州有山有水,周末去踏青、茶楼坐坐也就打发掉了;上海大品牌云集,白领周末都涌向商圈“集中消费”,谈个恋爱都是在花钱度过的。
“每年的工资增长幅度能不能满足各城市员工的消费需求?如果他们周围就是花花世界,你不能阻止人家去逛来福士和新天地。开分公司之后我就调整了薪酬。” 北京和上海都是底薪加提成,业绩好的员工收入无上限;杭州偏向于生产和研发,薪酬在当地处于中等偏上;长沙物价低薪水也低些;同时会辅以期权等形式。
“创业早期你不知道能不能做得起来,花钱也不多,有些优惠政策根本用不到,或者人家说需要等你规模大一些才能享受到,但那时候你已经搬家了。中国南方的环境还是比北方的好一点,大家更遵守商业上的游戏规则。”
李天天观点:
其实我特别想告诉其他创业的朋友,创业初期在地理位置这个问题上不必考虑太多,在哪里都能活,发展到后面可以搬家,或者设立办事处。最重要的因素,其实是人。
文三路“创业圈”
(包括文一路、文二路、文三路)
代表人物:“每日给力”联合创始人 陈丞
住哪儿?
这个区域是居民区和写字楼混搭,便宜方便。
也有同事为了女朋友住在滨江。
吃什么?
餐厅楼下就有,不过吃周边总有吃腻的一天;写字楼里面有食堂;一般不要外卖,杭州外卖口味不好。我反而觉得那些园区没食堂,不方便。
娱乐去哪?
如果要聚餐,附近一两百米就有;杭州可以玩的地方蛮多,上周我们集体去西湖西边爬山,西湖边、梅家坞、四眼井都不错;公司里有桌玩设备;或者去唱K。
交通如何解决?
杭州的滨江就像上海的张江,不同点在于,过钱塘江比过黄浦江更难穿越。有同事住滨江,单程一小时,只能坐公交。
有没有圈子或据点?
可以混咖啡馆。淘宝、支付宝的员工,阿里帮,淘宝卖家都爱去贝塔咖啡,我们也经常去贝塔、福云等地方开会、参加活动。
在文三路“创业圈”创业的建议?
1,只呆在杭州,格局会有些小,建议多出去走走。2,杭州政府办事效率高,而且多留心就能享受到优惠政策。3,人才供应还可以,杭州挖人现象没有那么明目张胆,可以放心。
厦门:闲适地创业
创业是生活的一部分,创业是为了改善人们的生活,如果连自己的生活都改善不了,想做一个产品去改善别人的生活,无异于痴人说梦。
文 | 郑江波
周末到鼓浪屿的海边骑骑车、品品茶,平时加完班,三五成群到曾安厝的小酒吧听着音乐发会儿呆,跟个性小店的掌柜砍砍价,花上200块钱吃上一顿鲍鱼、龙 虾宴,这种度假般的美好生活让人怎么也和创业联系不到一起,但这却是厦门创业者们真实的生活。在厦门这个全国闻名的旅游城市,创业者们远离北上广的喧嚣, 正以一种非常闲适的姿态,做着创业这件一直被人看做艰苦卓绝的事。
创业是为了改善人们的生活
“有一次我带着员工借了一艘价值3000万的游艇出海玩,员工们都希望这种生活能变成常态,那我们就需要更加努力的工作。”熊俊是“同步推”手机助手的 CEO,也是91手机助手的开发者。他坚信,创业能不能成功跟吃苦一点关系都没有:“你能不能考上状元,和你是不是头悬梁锥刺股一点关系都没有。”熊俊 2009年离开网龙选择创业,从福州北上北京,和当时刚成立不久的创新工场接触。
李开复坚持创新工场的项目就要在北京,而熊俊则明确表态一定要回到厦门,于是李开复把厦门的著名天使投资人蔡文胜介绍给了熊俊。就这样,熊俊离开移动互联网公司扎堆的北京,来到了总人口300万的海岛城市厦门,开始了自己的第一次创业。
熊俊选择厦门的原因有二:首先,他当时刚从91出来,圈子里的人都好奇他下一步会做什么,来到厦门,减少了被关注的几率;其次,熊俊觉得北京的创业圈子稍稍有些浮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