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创业邦》:这是由什么决定的?行业特色雷军:不是,是心态。比如说我就没有什么样的KPI,我也不考核KPI,过程做得开开心心热热闹闹,把事情做好就行;能卖多少台,能做多少事情,顺势而为、自然而然。“谷歌十诫”有十条名言,第一条就是,一切以用户为中心,其他一切纷至沓来。就是你如果真的以用户为中心,把这个所有的事情都做好了,其他一切纷至沓来。可能我这么讲,大家又觉得我很狂妄,但我们真的下了很大的心思,想努力把产品做好。很多人会说,小米其实没啥,就是雷军会忽悠、懂营销。我承认我们的营销团队干得非常非常出色,但是我相信他们自己也知道,仅有这些是远远不够的,小米的核心还是小米对待用户的理念,然后小米用心做产品,全情投入,我觉得这是决定性的因素。
《创业邦》:有人说过了今年之后,小米手机增长可能就乏力了,所以才会做盒子,你怎么看这个问题雷军:我根本不想这些问题。这次创业的最大不一样,就是不去想今天100亿,明年是不是要做200亿,后年是不是要做400亿。只要把小米2做好,小米3再做好,就OK了。
可能我自己有20年的创业经历,包括有很成功的天使投资经历,所以我跟投资者沟通是非常清楚的:第一我们5年内不会上市,第二个我们也没有任何明确的BP答应你什么,我们没有任何的承诺,说我们明年干到什么程度,后年干了什么,这就是我们的自信。你要喜欢你就投,不喜欢就算了。
所以这是我们跟别的创业者最大的不一样,就是资本市场和投资者对我们这个团队的支持和包容是不一样的,我不需要承诺,只要我干得开心就干。当然了我觉得我们也非常地努力。所以我们才会做盒子,接下来是遥控视频车,带Wifi的那种,就像间谍电影里面的那种机器。
《创业邦》:从APP到ROM再到手机、盒子,你把小米定义成一家什么公司雷军:这个问题我已经不太纠结了。我现在在意的是,小米是不是一家很与众不同、很有活力的公司。可能很多人会给小米贴上互联网手机公司的标签,但谁也搞不清楚互联网手机公司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公司。我觉得我并不在乎它是手机公司,还是互联网公司,是硬件公司还是什么样的公司,这不是我关心的问题。我关心的问题是小米是不是具备很强的活力,是不是很受消费者的喜欢,我觉得这是个更重要的话题。
当然,我认为手机是这个世界的中心,然后电视未来会变成手机的显示器,手机是电视的摇控器,我是有很强的路径感的。
《创业邦》:这个活力怎么定义呢?是指卖的越来越多,用户越来越多,还是营造一种“米粉”文化雷军:我觉得最最重要的还是,我们是否在市场上还有进取心,即你的产品是不是越来越好,你是不是越来越受米粉的支持和欢迎,这个东西可能更重要。
《创业邦》:小米会越长越像苹果吗雷军:我觉得我们跟苹果还是蛮不一样的。相同点是因为我们都做手机,这个没办法,但模式完全不同。比如说小米手机的销售渠道几乎完全靠电商;苹果第一是靠运营商,第二是开线下店,第三才是网上。另外苹果定位很高端,我们定位在平民价,我们从产品到模式差别很大。
《创业邦》:越来越多的人来抢小米的市场,会不会把这个市场变成红海雷军:还有比金山更惨的创业历程吗?光上市就上了5次,一上上了8年时间没挂掉的公司,那是什么样的竞争力?就是爬过雪山、过过草地、吃过树根,你觉得还有什么比那更艰难的?今天要枪有枪,要炮有炮,兵强马壮的,运气也很好,我们还缺什么?所以我根本就没有觉得有多惨烈。去年我们的底线是卖30万台,结果今年卖了700万台。我们预计明年小米手机会有1200万台到1500万台的销售规模。
上一篇:58同城被指审核不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