光线传媒创始人王长田:站在风暴中心才能不断发展(2)

  目前中国整个社会都是年轻化的,各行各业基本都在由年轻人推动。这一状况与其他任何国家都有所不同。在欧美,街上的中老年人特别多,社会比较稳定,因此他们对发展变化并非那么迫切。即便同一商业模式,在中国和在美国,发展情况也并不相同,比如网上订票。以前大家说,中国人还不习惯网上订电影票,肯定还是更愿意到现场买票。但我们最近好几部电影,网上销售占比都已达40%~50%,国内一二线城市的电影观众,基本上都是从网上购票。变化就是这么快。

  大家一定要特别关注当下年轻人的潮流文化、兴趣变化等,他们渴望迅速颠覆,渴望领导潮流,三四线以下城市的年轻人渴望跟进潮流。年轻人都在哪呢?在网上、在手机上。所以,现在做营销,你可以完全没有传统营销经验,只要你有互联网新思维。小米手机横空出世即为一例——雷军哪有什么传统产业运营、销售经验,这些他都不懂的,他靠的是互联网。再一例就是锤子手机罗永浩。

  已有人在搞智能汽车,还有人在搞智能这个、智能那个,智能时代即将到来。原空中网创始人杨宁有个表述,我觉得非常有道理。杨宁说,未来一切产品都将走向智能化。他的另一观点是,手机五年之内将会消亡。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是,媒体将无处不在,未来无需再以手机作为传播介质,但它五年内未必消失,不过趋势一定如此。

  对于电动汽车,我们总说电池是它的最大的障碍,可人家特斯拉怎么就用得挺好呢?而且特斯拉的营销,完全是互联网化的,价格还那么便宜。在我看来,特斯拉是世界性产品,就像苹果产品一样。

  相较国外,中国很多产品在种类上要丰富得多,用户可以有无数选择,当然这也容易造成用户选择障碍。15年前,我还在报社工作时,曾去过日本,当时的日本与现在的中国,在这一问题上情形类似。因同一产品种类繁多,日本用户选择起来也很痛苦,后来他们做了减法。在欧美,同一产品的种类并不多,但每一款都能满足顾客所需。

  中国也应逐步朝这一方向努力。这样做的结果是,虽然表面看来,产品的丰富性不够了,但好处也显而易见,比如企业研发成本将相应降低、单一产品功能将更为完善。

  光线传媒四步走

  企业发展过程中一定会遇到很多问题,比如融资问题、股权处置问题等。我基本经历了一个创业者能够经历的所有事情,只是没有做过融资。但好在,我们那个时代和现在不同。

  我是1998年注册成立公司的。2003年~2006年那几年,实际上我确有融资打算。当然,最开始我觉得自己没必要融资,后来发现大家都在融资,如果不融资,好像自己在社会上就没有地位似的。所以当时我也有此计划,也跟投资者谈得差不多了,意向书都签了,而且不止签了一份,但最后全都没能落定。

  但我也并不特别着急,后来因为各种原因,我没有再融。然后想去国外上市,香港壳我看过,美国上市流程我也研究过,甚至那时候还签了一个收购某纳斯达克上市公司的协议,但最终我们走向了创业板。

  中国的投资环境已获极大改善,目前钱已根本不是问题,企业融不融资,创业者大都有办法解决资金问题,到最后,什么变得更为重要了呢?产品。尤其是小一点的企业,产品就是一切,没有产品什么都别谈,商业模式最终一定是要体现到某一产品或某一服务上的。如果产品不能被具体化,不能满足用户需求,那么这个商业模式是没有任何价值的,概念再好都没有用。

  光线传媒当初能够发展起来,就是因为我们有一款产品,是一档娱乐新闻节目,而这一节目后来在全国几百家电视台播出,为我创造了收入。通过这款产品,我开始向周边拓展,比如娱乐节目、明星访谈节目等,这样光线传媒就形成了一个节目群,可以聚合更多的广告,同时增强了对娱乐圈资源的吸引力。比如,明星到我这儿来,这个节目帮他做娱乐新闻,那个节目帮他做音乐推广,还有一个节目帮他做明星访谈,这样我们的优势就出来了,然后就赚到钱了。

  赚钱后没多久,市场发生了变化。当时国家要求有线台、无线台合并,消灭了竞争,很多公司因此死掉了。在那个时候什么最重要呢?生存,先得活下来,没有死掉才最重要。

  然后就走到了第三个阶段——转型。虽然没有死,但活得不好,利润在下降,当时我的考虑是,除了现在这些东西,我还能做些什么,我的核心竞争力在哪里?正是在这一时期,我转向了电影,开始做电视剧,做活动,后来我们成为了中国最大的电影公司。

  第四个阶段是发展扩张期。这时业务又开始重新稳定了,又恢复高速增长了,但公司规模还不够大,要想把企业做得更大、聚集更多资源,就需更多资本杠杆和资本手段,比如上市。上市对我来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决定,我们借此拿回了发展资金13亿元。近期我们还将到市场上融资28亿元左右,然后投出去。这样一来,我可以讲,光线传媒将是国内内容投资最大的公司。届时如果谁再吹牛说,老子有的是钱,那么对不起,你也拿出28亿元投资电影、电视剧试试?

共3页: 上一页123下一页
无锡网站建设 我要咨询建站 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