亚马逊危险了!面临新公司和科技巨头的颠覆(2)

亚马逊希望通过这种循环投资的方式,把自己打造成一个超级巨无霸。它虽然是一家已经成立近20年的主流企业,但经营方式却与创业公司无异。

“如果一家公司不能告诉我们,他们如何避免被亚马逊压垮,我们就不会投资。”Andreessen Horowitz合伙人杰夫·乔丹(Jeff Jordan)曾经对《快公司》如是说。

但最近,情况似乎发生了变化。当亚马逊向越来越多的垂直领域扩张时,它的竞争对手也出现了爆炸式增长,这些对手都在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对亚马逊发起攻击。亚马逊仍是一家强大的公司,但突然之间,它似乎因为摊得太薄、树敌太多而面临风险。

可能颠覆亚马逊的创业公司

例如,Andreessen Horowitz刚刚向杂货配送服务Instacart投资了4400万美元。Instacart雇人驾驶私家车前往杂货店,根据用户通过智能手机订购的清单购买商品。这会对亚马逊生鲜(Amazon Fresh)构成威胁,后者也是杂货配送服务,但覆盖范围远不及Instacart。

Instacart的例子很有代表性,部分原因在于,该公司之所以存在,几乎完全是因为我们拥有智能手机,而且希望得到即时满足。

移动应用正在改变购物(今年第二季度的移动电商增速达到整个电商市场增速的三倍)。然而,直到最近发布Fire Phone,亚马逊却几乎没有在移动体验上凸显出与桌面体验的差异。它只是将网站简单地移植到应用中。而随着Fire Phone的发布,亚马逊又开始走上截然相反的方向:Fire Phone表现不佳的部分原因在于,它存在的主要目的就是充当亚马逊生态系统的入口。

除了提供更好的即时满足感外,很多电商应用还可以带来更加个性化的购物体验。亚马逊或许是“名副其实的百货公司”,但如果要在上面精准地寻找自己的目标商品,却未必能够如愿。

正如凯文·鲁斯(Kevin Roose)最近在《纽约客》杂志上所称,亚马逊在“发现”功能上存在问题。Sprint、Fancy和One Kings Lane等创业公司都在优化电商购物流程,并为用户提供新的浏览方式。

纽约创业公司WunWun创始人兼CEO李·赫亭卡(Lee Hnetinka)认为,他的公司可以通过多种方式逆袭亚马逊。WunWun可以通过应用提供配送服务:客户借助该公司的应用向本地商店下单,然后便可在一小时内免费收到商品。赫亭卡表示,这种运营模式无需仓库,也没有库存,因此比亚马逊更加灵活。

“我们还在向商家放权,”他对BI说,“使之可以直接与亚马逊竞争。”尽管赫亭卡不会整天想着如何杀死亚马逊,但他的确不担心这个庞大的竞争对手。

Instacart的重要性还体现在另一个方面:它之所以要与亚马逊竞争,根源在于亚马逊的业务范围太广,几乎什么都做。如果说苹果以专注而闻名,那么亚马逊就以缺乏重点而著称。

这一时期的竞争有别于其他时期的另一个因素在于,亚马逊亲手培育了最新的一批竞争对手。

例如,由两名亚马逊前员工创办的印度电子商务公司Flipkart,刚刚完成了10亿美元的融资。在他们宣布融资后,亚马逊也表示将向印度市场投资20亿美元。

还有马克·劳尔(Marc Lore)即将推出的电商创业公司Jet。劳尔对亚马逊的残忍手段有着切身体会。在创办Jet前,他还曾参与创办了Quidsi,也就是Diapers.com的母公司。《商业周刊》曾在2010年将Diapers.com称作“亚马逊最畏惧的对手”。

Diapers.com每年都会销售数亿片尿不湿,因而对亚马逊的业务构成了冲击。为了与之竞争,亚马逊对Diapers.com发起了“核战”,大幅调低了价格,迫使Quidsi作价5.4亿美元卖身于亚马逊。

在成立新公司时,劳尔曾经表示:“在Jet,我们将利用最新的技术进步创造新的购物体验,为顾客赋予前所未有的能量。Jet将向整个电子商务市场引入空前的透明度和效率,从而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改变用户体验。”

劳尔的新公司已经融资5500万美元,尽管他并未明确把亚马逊列为竞争对手,但他的野心已经昭然若揭。

共4页: 上一页1234下一页
无锡网站建设 我要咨询建站 >